在中美新一轮谈判开始之前,欧洲突然低头,美欧达成了条件颇为不对等的贸易协议。特朗普拒绝出席中国的阅兵活动瑞银网配资,转而向中国施压,要中方在农产品进口上先做出让步。这一连串动作目的就是一个:逼迫中国在新一轮谈判中让步。
最典型的,就是刚刚签署协议的欧盟,27个成员国集体对美国做出实质性让步,关键内容看似商业条款,实则处处针对中国。
中国的应对,已经从防守转向重新布局,不再被节奏牵着走。
美欧交易,27国妥协
8月21日,美国与欧盟正式签署了一份新的贸易协议。协议中,美国对来自欧盟的部分商品征收不超过15%的关税,而作为交换,欧盟对美国产品大幅降低关税,并承诺将从美国采购总值数千亿美元的商品。
如果只是一个常规的经济互惠协定,这未必值得大书特书。但问题在于,这份协议的内容并不只涉及美欧之间的利益安排。它在多个关键表述上,实则指桑骂槐,将中国当成了默认的假想敌。
最典型的是,在涉及高科技领域的条款中,欧盟不仅承诺加大从美国进口芯片,还特别强调“将配合美国防止相关技术流向特定目的地”。虽然协议中没有点名中国,但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种默认毫无疑问是对中国技术发展的直接打压。
瑞银网配资
长期以来,欧盟在对华政策上保持着某种战略模糊,一方面希望维持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愿与美国在安全领域彻底分道扬镳。而这次,美欧协议的签署等于让欧盟27国在关键技术问题上集体站队,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对华技术封锁阵营。
这种站队并非出于实质性的互利,而更多是出于对美国市场和安全承诺的依赖。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持续、欧洲能源安全受挤压的背景下,欧盟更难在对华问题上保持独立性。可以说,这一次欧盟的妥协,不是主动,而是形势所迫。
在实质操作上,美国正在推进两条并行不悖的路线:一是通过联盟体系进行技术封锁,二是通过扩大贸易协定来寻找中国市场的替代者。
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所谓“小院高墙”战略,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和关键设备,以阻止中国在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突破。
美国此前批准向中国出口某些型号的H20芯片,就已经引发极大争议。表面上看,这是谈判释放善意,实际却是美国在试图用技术拖延阻止中国自研能力的快速提升。
但美国知道,如果这种限制政策不配合全球统一行动,其效果将大打折扣。于是,美国开始在协议中要求盟友不得向中国转口相关产品,确保自己对华出口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唯一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欧盟在与美国的协议中必须承诺联手防止技术转移。
与此同时,在农产品领域瑞银网配资,美国也在推进市场替代。随着中国在过去两年中逐步减少对美大豆的进口,美国农产品在国内出现大量滞销,引发农场主不满。为此,美国迅速与日本签署协议,要求日本扩大对美农产品的进口额度,试图用亚洲盟友弥补对华出口的空缺。
但这些替代市场效果甚微。以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为例,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约占全球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如此规模的市场需求,不是日本、韩国或欧盟一两个国家能取代的。美国试图通过盟友分担压力,实则只是掩盖其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
拒阅兵喊话中国,特朗普焦虑
在美欧协议刚刚落地之际,特朗普又做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他拒绝出席中国的阅兵活动,却在媒体上高调喊话中国,希望中方增加对美农产品的进口。
根据美国农业部2025年上半年发布的数据,美国大豆库存同比增长了近20%,价格下跌超过15%。农场主游说团体多次前往华盛顿施压,要求政府“修复对华贸易关系”。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喊话也带有浓厚的谈判试探意味。在中美即将开启新一轮贸易谈判之前,美国希望中国在农产品问题上先示好,以此换取其他领域的谈判筹码。
中国早已不再将农产品作为让利的工具,暂停进口大豆,不仅是对美方压力的回应,更是倒逼美国在其他关键议题上松口的一种方式。特朗普想用农产品问题打破谈判僵局,结果反而落入被动。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在农业供应链上进行多元化布局,包括扩大与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的农产品贸易。这使得中国在农产品进口上不再像过去那样对美国过度依赖。
面对美欧联手的技术围堵和特朗普政府的喊话施压,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转变。不再将中美合作寄希望于短期妥协,而是开始从产业链重构、技术自主和全球市场拓展多维度展开应对。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中国国家网信办近期约谈了英伟达,理由是“数据安全和产品风险”。虽然官方表态未涉及地缘,但这一动作释放出的核心信号,中国已经意识到过度依赖美方技术存在巨大隐患,必须加速技术国产化进程。
与此同时,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投入,不再寄希望于美方的适度开放,而是通过政策引导、资本投入和人才培养构建自主体系。
中美谈判还会继续,但这已不再是简单的你退一步我让一步的讨价还价。真正的较量,在于谁能在未来十年掌握技术话语权。从这个角度看,27国的妥协而是新博弈的开始。
参考资料:
协议落地,美欧贸易分歧犹在
2025-08-23 03:44·光明网瑞银网配资
正中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